|
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可能不是“夜猫子”,而是得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时间:2024-08-02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白天是条“虫”晚上是条“龙”,“今天一定要早睡”成了每日目标,可往床上一躺顿感精神十足,硬生生把自己熬成“猫头鹰”。很多有类似情况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失眠,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得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萱萱是一名初三毕业生,近一年来因学习压力大常写作业到很晚。中考结束后仍每晚熬到凌晨三点才睡,因为上补习班不得不早起床,上课时一直打瞌睡,需要到中午或下午才能完全醒来,周末睡到下午自然醒,醒来后精气神可以。一开始家长认为萱萱是“夜猫子”直到后来发现症状一直不改善,担心萱萱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开学后无法适应而影响学习,决定带着她到医院求医。 经人介绍后来到发育行为儿科找到于献英主任,经过一系列的睡眠相关评估,于献英主任告知家长萱萱患有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为改善萱萱的睡眠情况,家长决定让其在发育行为儿科进行对症治疗。入科后,治疗师韩文文利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为萱萱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告知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还让萱萱认真填写睡眠日记,从睡眠日记中更清楚的了解萱萱的睡眠。通过半个多月的治疗,萱萱的睡眠有了明显改善,睡觉时间提前到了10点半之前,通过睡眠日记也明显看到萱萱的睡眠质量比之前有了提高。现在,萱萱白天精气神十足,做事情更有积极性,越来越开朗,与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看到孩子这个状态,家长非常满意,多次表达对于献英主任、韩文文治疗师的感谢。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常规作息时间内难以入睡和保持觉醒,通常推迟时间≥2小时,每天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基本固定,常在凌晨2:00~6:00开始睡觉,在白天10:00~13:00之间醒来。如果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睡眠,睡眠时间和质量正常,如果早晨被强制唤醒,白天会出现精神状态差、打瞌睡、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针对平时工作日或学习日,就寝时间在半夜或更晚的14岁以上及就寝时间在23:00点或更晚的14岁及以下人群,需要高度警惕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发育行为儿科治疗师韩文文,曾进修于南方医科大学睡眠医学中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有着专业治疗方案,不但能精准的评估出患者属于那一类睡眠问题,还能针对不同的儿童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尤其擅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指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改变患者的负性观念和不良的态度,而代之以健康、有效的观念、情感和行为,被认为是治疗失眠有效的方法之一。失眠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地担心自己能否入睡和夸大失眠的后果,这会进一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觉醒,使失眠更加严重。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方面变化,良好的睡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关联着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及心理健康。近年来,青少年睡眠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表明,青少年睡眠障碍与多种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心理干预、减轻学业压力、加强人际沟通以及限制电子产品使用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