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走路像“小鸭子”?家长要警惕了!别让可爱掩盖真相时间:2024-11-07 3月抬头,6月独坐,1岁走路,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成长历程。 今年4月可可迎来了1岁生日活泼的她开始“ 蹒跚学步”看着她走路可爱的样子妈妈开心不已但却又发现了“异样”宝宝走路总是摇摇摆摆好像小鸭子一样。一开始,可可奶奶认为,这种走路姿势可能是穿尿不湿造成的,想着长大点就好了,家里人也没有太在意。直到半年后,可可已经不穿尿不湿了,但走路姿势还是摇摇摆摆,没有一点缓解。 妈妈觉得放心不下,便来到了发育行为儿科进行咨询。经过于献英主任仔细查体后,发现可可的异常步态是由于下肢力量差引起的。为了增强可可的下肢力量,让其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于献英主任带领康复团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在医护、家长及可可的共同配合下,经过两个疗程的运动训练、悬吊训练及理疗后,可可恢复了正常的走路姿势。看着可可一点点的变化,看到可可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发育行为儿科医护人员都真心替她们高兴。 什么是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一般指双腿力量,主要是小腿。一个健全的身体,腿部力量占人体力量的90%以上;人的运动能力主要取决于腿部,虚弱的腿部会使人逐渐失去锻炼能力,健康也就很难维持,也就说它是测量一个健全的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下肢力量差的表现有哪些? 下肢肌肉较松软及萎缩:儿童如果出现腿肌无力的问题,在早期会表现为下肢肌肉比较松软、收缩无力的情况,甚至出现局部萎缩的表现,后期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引发运动功能障碍。 走路姿势异常:儿童腿肌无力早期走路时容易产生步态异常的现象,还有走路易疲劳、走路的过程中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容易摔倒。 下肢骨关节容易变软:儿童腿肌无力之后对关节的控制能力下降,由于肌肉力量不足,无法较好地稳定关节,在保持站立位或者走路时容易产生骨关节发软的症状,如跑、蹲、爬梯时动作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下肢力量? 1、跑步:每天至少要和孩子跑步30-50分钟,当中可适当休息。 2、跳跃:双脚跳:兔子跳、袋鼠跳、青蛙跳等,适当增加障碍物,各种上下前后跳的游戏,发展孩子的下肢力量、跳跃能力和爆发力。开合跳:前后左右开合跳,适当增加不同的障碍,发展孩子的跳跃能力、下肢力量、爆发力、身体的协调性。单腿跳:这个动作不光可以提高我们的单腿的肌肉的力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单腿协调性以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3、深蹲&蹲跳起:自重深蹲;蹲跳起。
|